首页

女s踩踏视频网站

时间:2025-05-29 20:05:49 作者:揭秘中国首次小行星探测与采样返回:探什么?怎么去?有何难? 浏览量:42008

  中新网西昌5月29日电 题:揭秘中国首次小行星探测与采样返回:探什么?怎么去?有何难?

  记者 马帅莎

  5月29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天问二号探测器。这是中国首次实施小行星采样返回任务,也是继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之后,中国再次实施行星际探测任务。

天问二号任务发射圆满成功。白国龙 摄

  天问二号任务将完成哪些目标?探测器如何飞往小行星?与探月、探火相比,此次任务有何新难点?工程有关专家日前接受媒体采访作出解读。

  探什么?

  根据规划,天问二号任务将通过一次发射,完成多项任务,包括对小行星2016HO3进行探测、取样并返回地球,此后再对主带彗星311P开展科学探测。

  工程目标方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陈春亮表示,希望实现小行星采样等一系列关键技术突破,并为小行星起源及演化等前沿科学研究提供探测数据和珍贵样品。

  科学目标方面,中国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韩思远表示,天问二号探测器搭载了11台科学载荷,将对目标天体的地貌、物质组分、内部结构、可能存在的喷发物以及轨道力学等方面开展研究。

  “在取得小行星样品后,我们还将对样品物理特性、化学与矿物成分、同位素组成和结构构造等方面开展研究测定。”韩思远说,我们希望通过天问二号任务实施,能够在这两类小天体的认知、起源、演化等方面取得科学研究突破。

  怎么去?

  据了解,天问二号任务整个飞行过程复杂且精细,共包含13个飞行阶段,设计任务周期长达10年左右。

  其中,小行星2016HO3采样返回任务共分9个阶段。完成发射后,天问二号探测器进入小行星转移段。随后探测器依次进入小行星接近段、交会段、近距探测段,并在近距探测段“边飞边探、逐步逼近”,对小行星开展悬停、主动绕飞等探测,确定采样区后进入采样段。

  完成采样任务后,探测器将经历返回等待段、返回转移段,并在返回转移段接近地球,返回舱与主探测器分离,之后独自进入再入回收段,预计于2027年底着陆地球并完成回收。此后,主探测器继续飞行,前往主带彗星311P,开展后续探测任务。

  有何难?

  此前中国已成功实施天问一号任务,实现了火星“绕、着、巡”探测,但天问二号任务主要针对小行星和主带彗星开展探测活动,探测目标不同,也带来新的技术难题。

  一方面,科学家目前对于小行星2016HO3的自转速度、表面状态等具体情况尚存一定不确定性,这为天问二号任务带来艰巨又复杂的挑战。韩思远表示,对此,工程将采用“边飞边探边决策”的策略,以应对目标天体特性不确定等难题。

  另一方面,不同于月球采样和火星着陆,小行星附着与采样是在弱引力条件下进行。韩思远指出,根据目前的观测数据判断,小行星2016HO3的平均直径约41米,几乎处于零重力环境,加之小行星处于高速自转状态,探测器需在这种复杂条件下,在有限时间内完成稳定附着及采样,任务难度巨大。

  此外,天问二号任务距离跨度大也为其增添挑战。完成小行星采样任务后,天问二号主探测器还将与返回舱分离,花数年时间飞往主带彗星311P。小行星2016HO3距离地球约1800万至4600万公里,主带彗星311P距离地球约1.5亿至5亿公里。韩思远称,距离地球远、多目标探测、任务周期长,对轨道设计、能源管理、智能控制以及探测器工作状态的长寿命、高可靠等方面都提出了较高要求。

  中国国家航天局局长单忠德表示,国家航天局牵头实施天问二号任务,推动星际探测征程接续前进,迈出了深空探测的新一步。任务实施周期长,风险难度大,工程全线攻坚克难,协同攻关,确保了发射任务圆满成功。期待天问二号按计划完成各项探测任务,取得更多原创科学成果,揭开更多宇宙奥秘,增进人类认知。(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指数报告在沪“出炉”:健康消费市场呈现出多元化和升级趋势

在致上海合作组织国家绿色发展论坛的贺信中,习主席提出中方愿同各方一道,“加强团结协作,推动绿色发展”。在致第六届中俄能源商务论坛的贺信中,习主席表示中方愿同俄方一道,为推动全球能源产业更加强劲、绿色、健康发展贡献力量……绿色,不仅切实成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鲜明底色,也奠定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态底蕴。

国防部:落实中美两国元首共识 推动两军关系稳定发展

该系统分为前端一键报警系统和后台处置系统。一旦出现酒后滋事等突发情况,商户和周边群众只需要按下报警按钮,该系统就会立即发出警报声。同时,系统会自动与属地派出所形成视频通话,让警方能够快速了解现场的情况,并通过语音系统迅速控制现场事态并及时出警。

司法部有关负责人就“公证减证便民提速”活动答记者问

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网站日前发布的一份学术报告信息显示,今年6月在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获得博士学位的张林峰,现已担任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

赵乐际分别会见印度尼西亚总统普拉博沃、意大利总统马塔雷拉

有专家认为,目前大多数环境、物品和工具都是依照“人”的尺度设计的,和人类形态接近的机器人能够更好地适配复杂的物理世界。比如,用视觉代替“眼睛”处理物理世界数据,机器人的理解就不会“失真”,能够最大限度保障人形机器人的通用性。

3·15晚会曝光主板机黑灰产业链 深圳:查封经营场所

第六条 国家鼓励和支持稀土产业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装备的研发和应用,持续提升稀土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推动稀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